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全国总工会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福建福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343名选手在3天的比赛中全面展现数字技能综合素养,展示了新时代职工勤学苦练、钻研本领、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风貌,也让更多劳动者看到了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职工队伍的奋进力量和美好前景。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之一。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开辟数字化赛道,数智化岗位相继涌现,这对数字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来看,我国数字人才的供给尚有不足,现有人才的质量也亟需提升。加快培育数字领域人才、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已是一道时代“必答题”。
如此现实背景下,全国总工会举办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正当其时。大赛聚焦“提升数字技能,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主题,设置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3个决赛工种和无人机驾驶员等2个观摩工种均为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工业领域结合型工种。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选手切磋数字技能、交流学习经验,不仅能够加速参赛选手自身技能的跃升,也向广大职工展示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描绘出一幅“数字工匠”引领产业变革的生动画卷。
相较首届大赛,本次大赛通过“职工之家”APP首次实现赛前网上练兵、决赛考试及评分、结果汇总分析等全流程数智化办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大赛已带动全国超300万名职工参与练兵比武,超8000人参加省级选拔赛。从“巅峰对决”到覆盖数百万职工的“日常练兵”,全流程数字化的办赛模式对“数字化应用”作出了精准诠释与示范,更打破了时空限制,在职工之中掀起了拥抱数字化、提升新技能的热潮。
近年来,为加快培育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数字人才,各级工会持续发力,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今年5月,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工匠人才培育实施办法》提出,要“注重推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人才”。近年来,多地数字工匠学院相继揭牌成立,选树“数字工匠”、举办职工数字技能竞赛等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不难看出,各级工会为广大职工群众提升数字技能搭建了多元化的“练兵平台”,竭力推动数字人才队伍壮大和数字人才素养提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面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澎湃浪潮,上述大赛不仅是一场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方向的引领和力量的汇聚——广大产业工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和扎实的技能,主动投身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洪流。不难想见,当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数字浪潮中淬炼成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会更牢,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会更强。
汉华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